|
|
|
|

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公报公布

  2月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统计局和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公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处长田伟主持发布会,市规划和国土资源...

作者: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来源: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2018年02月10日

  2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统计局和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公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处长田伟主持发布会,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副巡视员陶志红介绍了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及成果情况,并同市统计局副局长吴万标、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伯钢一起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北京市普查领导小组严格按照国务院普查办的要求,以2015630日为标准时点,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投入1000余名普查人员,对全市1.64万平方千米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以及重要地理国情要素进行普查。在叠加了各委办局专题数据的基础上,采用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形成了全覆盖、无缝隙、高精度的地理国情数据,建成了数据量达5TB的数据库,圆满完成了这次普查任务,首次摸清了北京市地理国情家底

  这次普查成果的特点:一是全面,对全市实现无缝隙全覆盖普查,普查成果覆盖了全市域每一寸土地,做到了影像全覆盖、调查核查全覆盖、要素全覆盖;二是真实,遵循所见即所得原则,地表现状是什么,普查就如实反映什么;三是精细,在国家内容与指标基础上,根据我市情况,在房屋、用地、交通、水务和生态环境五个方面进行了扩充和细化,采集的最小图斑对应的实地面积为100平方米,精准反映了全市地理国情现状;四是丰富,本次普查成果形成的数据库容量相当于260万册电子书(或1.3万部电影)的数据量,形成了统计分析报告40个、图集图册17册、挂图172幅、地方标准6个和专利3项等成果;五是综合,收集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10个部委、市统计局等25个委办局的135类数据,在此基础上,查清了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分析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成果可服务于政府、企业和公众。

  根据国务院普查办的要求,按照“有价值、可公布、受关注、可获取”的原则,编制了普查公报,便于社会公众了解北京市地理国情“家底”。公报明确了各类普查内容的类型、位置、范围、面积等,对各大类进行了细分,分区域进行统计。北京市自然地理要素(包括种植土地、林草覆盖、裸露地、水域)面积13423.87平方千米,占市域面积的81.82%;人文地理要素(包括房屋建筑(区)、铁路与道路、构筑物、人工堆掘地)面积2982.76平方千米,占市域面积的18.18%

  按照边普查、边监测、边应用的原则,普查成果已应用于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副中心相关规划编制、首都新机场及冬奥会冬残奥会规划建设、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城市应急保障等重点工作。此外,还开展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地级以上城市空间格局变化、海绵城市下垫面等多项国家级、市级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

  2017年,北京市根据新《测绘法》的规定开展了地理国情监测,今后将实现常态化的动态更新维护。要制定数据共享管理办法,加强数据使用管理,根据不同使用权限,向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公众免费提供数据资源。要加强成果分析应用,充分挖掘国情普查监测的大数据价值,为实施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及政府各部门的管理提供数据服务。(盖乐)

上一篇: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泰州市委书记曲…

下一篇:李维森到四川测绘大讲堂作《时空大数据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