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和理论、制度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然而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依然不够清晰。在2020生态...

作者:王少勇来源:自然资源报|2021年01月22日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和理论、制度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然而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依然不够清晰。在2020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讨会上,各界人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为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言献策。

顶层设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指出,近年来,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地方试点陆续启动,机制改革逐渐深化,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扭曲的状态得到了初步改善。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对于生态产品及其价值实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各界对于生态产品的认识和理解亟待加强。价值核算、产权管理、有偿使用等基础性制度需要完善,资金、技术、人才等相关支撑保障体系依旧薄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仍旧面临比较突出的问题和挑战。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从来不是单兵作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是一项理论性强,政策性强,操作性强的系统工程。作为中央企业,中国节能希望能够为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的制度创新、试点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经验借鉴。”宋鑫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司长江推进处处长马上指出,要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给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的生态产品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的补偿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提高生态资源市场化程度,实现绿水青山的市场价值。

“自然生态产品的供应一定要通过资金能源流动、市场交易等方式才能转化成经济效益,才能体现出生态产品的价值。”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涂瑞和说,“从国家政策角度看,建议完善这类产品的定价和市场监管机制,尤其是认证,要配套绿色供应链,政府的公共采购政策要向绿色和生态产品倾斜。同时,要引导公众和全社会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

近年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支持浙江丽水、江西抚州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通过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立健全“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利益导向机制,引导和倒逼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实现从“要我保护”到“我要保护”的转变。试点城市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两山”转化路径探索体制机制等方面初步探索形成了一些具有示范效应的经验做法。

“目前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在牵头制定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有关文件,在政策层面上,引导规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工作,将地方经验转化为制度优势,破解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马上表示。

夯实基础——全方位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驾护航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理论框架,一方面,要进一步夯实关键基础性的理论问题,比如生态产品的内涵和分类,生态产品价值的来源,价值的实现形式和价值的实现规律等。另一方面,要夯实法理基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法律上应该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比如《民法典》和各类自然资源和环境方面的法律。”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生态评价所副所长石吉金说。

石吉金指出,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技术方法,一是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要建立与市场主体对接、经得起市场检验的技术方法。二是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程度评价技术,如何认定一个生态产品是已经实现了或者实现了多少,目前还缺乏这方面的技术支撑研究。

2020年,自然资源部分两批印发了21个典型案例。石吉金指出,对典型案例进行梳理,可归纳成三种路径四种模式。三种路径是:市场路径、政府路径和“政府+市场”路径。市场路径主要通过市场配置和市场交易直接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政府路径是政府的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政府+市场”主要是通过法律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培育市场主体、促进市场交易,进而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四种典型的模式,分别为生态资源指标及产权交易、生态修复及价值提升、生态产业化经营、生态补偿。

“目前各地已经开展了大量探索,但比较成熟的可以系统推广的实践经验还比较少,特别是在市场化可持续化路径方面还需要继续深入地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 石吉金说。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设计体现系统观念的制度体系。” 石吉金指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涉及的面非常广,涉及的部门也很多,需要用系统的理念开展制度设计,综合发挥自然资源、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合力,通过政策创新激发市场的活力,增强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给各类市场参与主体稳定的预期,才能真正保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可持续的。

探索创新——构建技术路线和配套制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苏杨指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从无到有、破旧立新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让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生态就在我们身边,价值等待被我们发现。生态文明必须通过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来落地。生态产业化需要明晰的技术路线和完整的配套制度来克服各种障碍。”苏杨认为,生态产业化是要把生态环境资源跟其他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具有环境和市场可持续的商品。即环境一定要有可持续性,市场要可持续地接受这种商品,而且要获得额外增值。生态产业化意味着三个方面创新:第一个是保护方式的创新,要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第二是发展方式的创新,实现生态产品的增值;第三治理结构要创新,比如实现公平获益的分享。

马上认为,生态产业化是以生态产品生产和再生产为主线的经济活动过程,是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的统一,要按照市场化的理念,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开展生态产品的资本化经营,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变。打造生态产品,要注重挖掘特色资源,将独特的生态环境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鲜明特色的精神文化服务供给,形成有吸引力的生态文体旅游康养产品。推动产业化开发,将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为可以直接在市场交易的服务价值。推动品牌化经营,通过生态品牌溢价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增值,提升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效率。同时,要培育消费市场,着力提高市场对生态产品的认可度,推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生态产品认证体系,促进生态产品供给双方精准对接。围绕建立交易平台、制定交易和监管规则、培育市场主体等方面更大发挥政府生态产品消费引导作用,促进市场化交易和价格发现。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处长徐少山指出,区块链技术能够在生态产业化中发挥作用。一是区块链具有时间溯源性,结合物联网和其他技术,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包括产品的生长环境、生产加工的过程、物流等,为生态产品的品质提供证明。二是区块链还具备特殊的不可篡改性,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揭露或减少那些冒充“绿色”、实为破坏生态的产品。三是区块链提供管理上的机制,包括社区治理和激励机制,有助于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价值核算——使生态产品从“无价”到“有价”

“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从三个方面考虑:生态系统能够提供丰富的生态产品,生态产品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生态价值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志云说,生态产品种类很多,生态物质类产品包括食物、原材料、能源等。生态调节服务产品可分为调节功能和防护功能。调节功能,比如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固碳、保持土壤等。防护功能包括防风固沙、控制有害生物、预防与减轻风暴灾害等。生态文化服务产品同时具有景观价值和文化价值。

“生态产品的特征,一是能够改善人类福祉,二是来自生态系统,三是多为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四是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欧阳志云认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通过政策机制创新、市场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将生态产品的生态经济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让生态产品提供者获得经济利益,促进生态产品的可持续供给,最终目的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欧阳志云指出,生态价值的实现模式有很多种。对于物质产品,包括生态产品认证、水权交易、互联网等。对于调节服务产品,包括补偿、排放交易、碳汇、水基金、公益自然保护等,对于文化服务产品,主要是生态旅游开发。

“生态产品价值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提供的某种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这部分可以是无价的,我们必须给它定个价,否则这个产业就难以发展。”欧阳志云说,生态产品总值(GEP)是针对一定范围内生态系统提供的所有生态产品的货币价值总量,是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及其经济价值总量,一般以一年为核算时间单元,也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思路包括,核算生态产品的使用价值;核算生态系统最终产品,不是中间产品;核算生态产品的功能量。核算目的是揭示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评估生态保护成效,评估生态系统对人类福祉的贡献,分析区域之间的生态关联,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依据。

欧阳志云认为,GEP总值应当“四进”。一是进规划,在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规划中,明确GEP总值和增长目标。二是进决策,在政策制定和重大项目立项决策中,评估对GEP的影响。三是进考核,将GEP增长或降低作为各级政府部门政绩评价指标。四是进项目,将GEP增长目标落实到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的具体项目上。

浙江丽水正在积极推进GEP核算成果的应用。丽水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饶鸿来介绍说,丽水市开展市、县、乡、村四级GEP核算,破解了生态产品功能类型多、差异性大、质量和评估难的问题,为生态产品从“无价”到“有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企业视角——发挥企业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主体作用

日前,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并发布了《企业视角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成果。“我们提出从企业的视角来看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所谓的企业视角,就是更多地从经济性、实操性看这个问题。”中节能生态发展研究中心执行董事霍中和说,企业视角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三个主要路径分别是环境权益交易、生态产业发展、“人系统—要素聚集”。

该研究构建了“TIH模型”(Trade-Increment-Human),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核心是“交易”,关键是“增值”。科学技术和文化创意对于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企业发展生态产业并获益的重要途径。同时,政策制度、品牌打造、平台建设、区位条件等均可提升生态产品的价值。在生态产品价值增值过程中,生态产业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人系统—要素聚集”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形式。通过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到更多的人才,进而推动要素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推动生态产品在整个区域更大范围上的价值实现。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后,相关收益可继续用于环境保护,提供更多更好的供给,这就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两山”转化路径。

“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间,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我们认为企业发挥的作用是参与权益交易、发展生态产业以及实现要素整合,同时通过提供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服务和产品,推动区域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实现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霍中和说。

同样是企业视角,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喜联指出,生态产品研发制造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国内企业距离国际一流企业还有差距,政府应在发展民族产业中进一步发挥引导作用,在用地保障、信贷优惠、财政支持、税收减免等方面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支持。同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战场在市场,主力军是企业,企业必须具备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内部运营体制机制还要不断推进改革创新。

李喜联建议,打造国家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项目,给予综合性政策支撑,筛选重点生态产品项目予以精准开发,着力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商业综合体和示范基地,形成效益良好、成长性高、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示范效应。加快更多生态产品实现高水平、高附加值转化,推动形成更多的中国生态健康产品领军企业。此外,建立运营主体畅销激励机制,通过国家或国有控股的生态产品项目开发公司,实现混合所有制体制和项目跟投机制,建立市场化薪酬激励机制,让各类参与主体共享发展成果,以良好的长期激励效应促进生态产品成果转化,提升转化效应。

上一篇:自然资源部挂牌督办和公开通报 13起重大…

下一篇:去年我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534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