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地变“聪明”人变“懒” 手机成农户“新农具”

  无人驾驶智能插秧机、智能化叶龄诊断、智能化浸种催芽、智能化控制灌溉……记者近日走访黑龙江、山东、湖南、安徽等部分粮食主产区,“智慧春耕”让地变“聪明”人变“懒”,手机成新农具,有的种粮大户成...

作者:来源:新华社|2021年04月09日

  无人驾驶智能插秧机、智能化叶龄诊断、智能化浸种催芽、智能化控制灌溉……记者近日走访黑龙江、山东、湖南、安徽等部分粮食主产区,“智慧春耕”让地变“聪明”人变“懒”,手机成新农具,有的种粮大户成了“按一下按钮”“点两下手机”的“配角”。
 
  电动播种、智能灌溉,种地变轻松
 
  春种一粒种,秋收万担粮。近日,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江滨分公司德山管理区水稻育秧大棚基地内,种植户苏强抢抓农时忙着进行水稻芽种播种工作,播撒新一年丰收的希望。
 
  苏强拎起一袋红色包衣的水稻种子,倒进电动播种机,然后按下按钮,水稻电动播种机就来回运动了,身后的水稻种子就像铺好的红地毯,随后水稻电动覆土机在红色种子上覆盖一层黑土。
 
  苏强正在往电动播种机倒水稻种子。
 
  为了保证水稻播种质量,江滨分公司全部使用电动播种机播种,电动覆土机覆土,以确保播种均匀。
 
  在山东省邹平市明集镇的一片麦田里,每隔几十米就有一眼机井,一个大型指针式喷灌机正在作业。它以抽水泵为圆心,以300米为半径,将麦田机井里的水通过小水管喷洒出来。
 
  “咱这地,旱能浇涝能排,种地越来越省心了。植保有专业公司,无人机有导航,晚上也能作业。”当地种粮大户刘水波说,自动浇灌小麦地,2000亩地只需5天就全部浇灌完毕,平均浇一亩地成本不到20元,比传统浇灌方式大幅节省人力和经济成本。
 
  无人防治、无人插秧,北斗导航用于春耕
 
  皖北大地,一望无际的小麦正在茁壮成长。作为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焦魁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焦魁和同事们正在指挥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原来人工作业,一天只能防治10多亩,现在一台无人机一天防治面积能达到数百亩。”焦魁说。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焦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无人机正在进行飞防作业。
 
  在黑龙江省桦川县玉成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37辆无人驾驶智能插秧机已检修好,一字排开,过段时间将全部派上用场。去年这个合作社只有两辆无人驾驶智能插秧机。
 
  “从去年使用效果看,无人驾驶智能插秧机不仅插秧质量高,而且节省了劳动力。”该合作社理事长李玉成说,今年合作社新增了35辆智能插秧机,还新增了3架无人机,农业生产种、管、收越来越信息化、智能化。
 
  北斗卫星导航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种粮大户反而成了“按一下按钮”“点两下手机”的“配角”。山东省邹平市明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大屏幕上,种粮大户农田里的作物长势、土壤状况、病虫草害、施肥方案、温度湿度等一目了然。
 
  打开种粮大户宋明泉的手机App,就能看到他承包的2000亩地的卫星航拍图,上面显示地块坐标位置等基本信息。他说:“颜色发黄的地块证明出苗率不好,长势差,这就方便我们及时精准检查,不需要巡查每个地块,省时省力。”
 
  精细管理给叶子做“人脸识别”
 
  清明时节,洞庭湖平原上到处是繁忙的春耕景象。在“鱼米之乡”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石塘镇的广袤田野上,种粮大户钟建兵带着20多名农民正忙着摆放秧盘、撒播种子、搭建育秧棚。
 
  钟建兵在水田里边往前走,边把已经发芽的种子精准地撒进秧盘。在去年种了400亩田的基础上,今年钟建兵又新流转300亩,还新购置2台抛秧机和1台石灰撒播机。
 
  黑龙江垦区二道河农场种植户刘林奕今年种植450亩水稻,连日来他正忙着浸种、催芽。在二道河农场智能化催芽车间,工作人员将稻种装进袋子,分批次放进浸种催芽箱内。
 
  “浸种期间对水温有严格要求,这个车间温控操作全部采用智能化控制。”二道河农场副场长暴勇说,智能化浸种催芽系统可以满足浸种、催芽等阶段的恒温控制和有氧催芽需要,为培育壮苗奠定坚实基础。
 
  不仅智能化催芽,在刘林奕的手机上,还有一款“叶龄智能诊断”App,水稻生长季,可以查看叶龄生长情况,然后采取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
 
  “以前田间管理,完全靠经验,现在用大数据分析,相当于对叶龄进行人脸识别,更精准,更有效。”刘林奕说,什么时候施肥主要看叶龄,早了就不利于长穗,晚了籽粒就容易不饱满。

上一篇:解放碑地下环道“5G+北斗”导航系统上线

下一篇:全国首次全链条野外滑坡监测预警试验在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