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从煤城到美城

编者按:安国镇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示范项目是江苏省沛县矿地融合示范区的试点项目,近年来,沛县自然资源部门在总结矿区生态环境整治与土地资源保护复垦相结合的矿地融合实践经验基础上,坚持“基于地质、因地制宜、系统修复”,在综...

作者:王旭雁来源:自然资源报|2021年06月07日

编者按:安国镇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示范项目是江苏省沛县矿地融合示范区的试点项目,近年来,沛县自然资源部门在总结矿区生态环境整治与土地资源保护复垦相结合的矿地融合实践经验基础上,坚持“基于地质、因地制宜、系统修复”,在综合地质调查评价基础上,统筹生态环境修复与土地复垦利用,使“煤城变美城”的蓝图,一步步成为现实。

江苏省沛县境内煤炭资源丰富,长期以来为国家提供了大量优质矿产资源。然而,生态环境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全县采煤沉陷区面积达10.5万亩。

党的十八大以来,沛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为突破口,统筹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治理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致力于把历史包袱变成发展财富,让“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煤城变成“城在山中、水在城中”的生态美城。2018年6月26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沛县调研时,要求把该县定为全省矿区治理试点,稳步推进采煤塌陷地治理,打造乡村振兴的“沛县模式”。

统筹推进 科学规划

2017年6月,原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出台《关于创新矿地融合工作的意见》,在全国率先提出“矿地融合”理念,即促进地质矿产和土地资源在规划、保护、利用、监测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协同一体化发展。沛县率先探索,提出创建省级矿地融合示范区,统筹推进沛北矿产资源开发、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治理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为做好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沛县先行先试,计划用5年时间,在涉及57.4万人口的沛北455平方公里土地上,按照“一核心、三组团、大片区”的总体思路,滚动实施加快形成集中居住区15平方公里、集聚人口15万人、增加投入15亿元、开发区面积15平方公里、生态湿地修复15平方公里、实现税收15亿元的协同发展大格局的“615工程”,加快改善塌陷区群众生产生活,为全省乃至全国矿区综合治理探索新路径、新经验。

2018年,江苏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将沛县矿地融合示范区安国镇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列入当年省级矿地融合试点项目。

采煤塌陷地综合整治,各地模式不一。沛县结合安国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以“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综合治理与生态恢复思路开展示范工程,总结矿区生态环境整治与土地资源保护复垦相结合的“沛县模式”矿地融合实践经验,推广矿地融合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技术和方法。

规划引领,统筹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模式。在沛北地区一体化规划的基础上,沛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注重融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成果以及“十三五”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镇村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编制“多规合一”的矿地融合示范区发展规划。对沉陷区范围内的土地复垦整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村庄搬迁等进行专题研究,编制了《沛县采煤塌陷地调查与统筹利用规划(2016-2030年)》《沛县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沛县采煤沉陷区综合整治总体规划(2018-2020年)》《沛县采煤沉陷区移民搬迁安置专项规划(2018-2020年)》,在避险安置、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生态修复、接续替代产业平台等方面实现了采煤塌陷地治理与开发利用的统筹。

沛县矿地融合示范区安国镇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坚持“基于地质、因地制宜、系统修复”。在综合地质调查评价基础上,统筹生态环境修复与土地复垦利用,开展塌陷地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在改善塌陷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兼顾增加土地资源。

基于地质,协同基础调查与形变监测。沛县在全县采煤沉陷地现状调查基础上,形成专题图件及数据库,陆续开展了专项地质调查,以全面掌握采煤塌陷地分布状况、塌陷程度,为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和统筹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服务。为充分查清安国湖湿地公园地质基础及塌陷现状和发展趋势,项目协同部署了塌陷区基础地质调查,地面形变监测网络,圈定了采煤沉陷基本稳定区和未稳沉区域,摸清了底数。

因地制宜,兼顾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沛县坚持因地制宜,根据采煤塌陷地实际情况,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工矿废弃地复垦的同时,规划建设了安国湖湿地公园、龙固镇龙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兼顾塌陷土地复垦与湿地生境修复。其中,安国湖湿地入选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塌陷地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一期(9000亩)已基本完成,二期治理面积为1.1万亩。

系统修复,综合稳沉修复与超前治理。沛县矿地融合示范区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基于基础调查、塌陷预测与地面形变监测,圈定稳沉区与非稳沉区。对于稳沉区,治理中秉承系统观念,宜林则林、宜塘则塘、宜地则地,注重原生态,综合采用塌陷土地复垦、湿地生境修复等方法开展分区治理;对于非稳沉区,则基于准确的塌陷预测和地面形变监测,采用土地复垦提前剥离表土、植被重建预留高程、优先贯通水系等方法进行分区治理。

综合整治 华丽转身

示范项目形成了1260余亩包括湿地水域、湿地生态岛、农田生态区、湿地生态林在内的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示范区。

在塌陷土地复垦方面,出于优先保护和恢复土地资源的目的,沛县对湿地公园之外的塌陷量小于0.5米、沉降稳定、具备复垦条件的损毁农田进行了复垦。

由于采煤塌陷导致地表起伏较大,项目通过削高填低,平整土地等方法,使项目区地表平整化、规整化,以适应农业机械耕作的需要。同时,采用表土剥离、表土回覆等方法保持耕作层地力,共复垦塌陷土地100余亩。此外,示范项目根据地势及稻、麦轮作需求新建机电排灌站1座、输水管道1200余米、农田灌溉渠道766米、排水沟渠1424米,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达到了恢复土地质量的目的。

在湿地生境修复方面,由于采空区塌陷,形成了大面积塌陷坑塘水面,项目依据河道、道路、干渠将大面积塌陷区划分为相对较小的治理单元,通过疏通湿地水系、构建湿地生态岛、治理塌陷边坡、重建水生植被和湿地乔灌木等恢复湿地生境,实现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在水系疏通方面,项目挖深深水塘、清除浅水塘中隔断的田埂,并平整水塘底部;结合区内水域分布贯通水系,以保持湿地活力。在边坡修复方面,对塌陷坑塘滑塌边坡,采用放坡压脚、回填减载的方法进行防治,形成岸坡过渡带,消除滑塌和水土流失隐患。此外,针对塌陷区塌陷深度大于1.5米的大面积塌陷水塘,结合区域水塘塌陷分布情况,采用人工机械搭配施工方式,修筑湿地生态岛,同时新建人行步道,建设湿地景观科普廊道,并改造和利用已有废弃设施,改善湿地生态景观。

在生境重建方面,项目通过清理湿地公园杂草、枯树、垃圾,采用撒播草种、水生植物种植、栽植乔灌木等方式恢复和重建湿地生境。选用安国湖陆生植物种类和本地耐水乔灌木、水生植被物种,如银杏、樱花、红枫、榉树、黄杨、鸢尾、睡莲等,根据地形及水位高程差异,重建湿地生态林、湿地灌木林、滨岸缓冲带、滨水植被,形成完整湿地生境。

成效显著 生态嬗变

如今,安国镇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示范区内的生态美景,正如宋代词人周邦彦的词所描述的那样:“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示范项目开展综合治理以来,疏通了湿地水系,重建了湿地林木、草本植物网络,提高了水的聚蓄能力、根系的固定作用、土壤的保持能力、排灌蓄水和抗洪能力,保护了水质,使安国湖湿地公园生态环境效应大大提升;对具备复垦条件的损毁农田进行了复垦,共复垦塌陷土地100余亩,并修建了疏排水系统,完善了农田水利配套设施,提升了耕地环境质量;改善了矿区生态景观和人居环境,形成水田相映、绿树成荫、果树飘香的绿色生态区,丰富了矿区人文居住环境内涵,提升了居民幸福指数;与湿地公园规划相衔接,进一步推动安国湿地旅游经济发展;建设了科普长廊,宣传采煤塌陷地治理、湿地保护和修复,提升了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袁晓军在项目现场调研时表示,沛县矿地融合项目治理成效显著,体现了基于地质、因地制宜、系统修复的项目特色,实现了山水林田湖草六要素的综合治理修复,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上一篇:青海厅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下一篇:重庆局排查整治自然资源领域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