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推动高质量发展,让城市更加自然

每年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今年4月~7月,原本栖息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7头亚洲象一路北上行至昆明,引发广泛关注,一时成为网络“顶流”。迁徙象群在玉溪境内逗留时间长达73天,途经3个县、7个乡(镇、街道),行程420...

作者:王自堃 赵亦心来源:自然资源报|2021年08月10日

每年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今年4月~7月,原本栖息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7头亚洲象一路北上行至昆明,引发广泛关注,一时成为网络“顶流”。迁徙象群在玉溪境内逗留时间长达73天,途经3个县、7个乡(镇、街道),行程420公里,行走路线与人类生活区域高度重叠。由此,人们开始思考这一事件背后的原因,探讨如何更科学地设计亚洲象保护区。有人提议,城市规划应为野生动物预留相应的栖息环境和生存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7月25日,由云南省玉溪市委、市政府,中国广告主协会,中国信息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玉溪)品质生活论坛在抚仙湖畔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建设宜居绿色的城市”“打造自然城市品牌”等议题,共同探讨以绿色生活为主体的高品质生活发展趋势和路径,或将为“象往何处去”提供参考答案。

打造自然城市,着力实现碳中和

本次论坛依托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与中国广告主研究院的学术支持,严格评选出了“2021中国优秀自然城市榜单”。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叶桢翔解读了自然城市的评选标准,包括自然资源评价、绿色经济评价、健康人居评价、城市发展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种群健康评价、生态管理评价和幸福指数评价等8项。

叶桢翔提出,在当前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城市生态危机与发展极限等引发了一系列深层次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构建自然城市。“自然城市是一种平衡态的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概念,是基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现代城市的核心对策。”叶桢翔说,自然城市有4个关键:一是为实现碳中和而对社会和城市进行根本性变革的一整套城市规划、运行、管控体系;二是人类健康及与人相关的其他种群生态健康的城市;三是通过技术进步,如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最少物耗、能耗的城市;四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

“玉溪通过大象向全世界展示了自然资源良好的一面,具备打造‘自然城市’的极佳外部条件。”叶桢翔结合玉溪的自然资源禀赋,提出了玉溪自然城市品牌策划的若干建议,如中国象道策划、澄江自然城市1.0示范城市策划、寒武纪生命起源自然小镇策划、自然公路示范线策划等。

生态城是理想的人类栖境

国务院外专局规划专家饶及人曾任美国纽约市规划局局长,他介绍了纽约城市规划的4项宗旨:一是提升全体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二是城市有秩序、有条理地综合发展;三是创造有鲜明特色的城市形象;四是保持稳定的城市用地价格与价值。

饶及人谈到,城市形象不一定要靠建筑来体现,公园绿地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以纽约中央公园为例,“当时美国的城市化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纽约在曼哈顿中心拿出5000亩地营造了一个四季花园,等于牺牲了不菲的土地财政收入。”饶及人说,“这种魄力和前瞻性是我们该学习的。城市规划设计的前瞻性很重要,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者看到的是未来1000年的城市格局。”

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把生态城市定义为一种理想的人类栖境,在其中能实现技术与自然的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而居民的身心健康与环境质量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饶及人提出绿色生态城市的发展思路,其核心是绿色,要义是生态,关键是科学统筹与可持续。

“出行难、停车难、人拥挤、‘城市看海’、河湖污染、‘垃圾围城’、绿地缩减……种种‘城市病’的背后,是城市建设管理长期偏重生产功能、忽视生态功能,城市经济体系缺失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政策导向,公共服务功能不足,城市发展对历史文化价值利用不够等因素,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环境危机。”饶及人说。

饶及人进一步指出,目前有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者对绿色生态城市的认识比较狭窄,仅仅停留在绿色建筑层面。同时,绿色生态城市建设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发展定位过高、指标量化趋同、开山拓湖等地貌开发强度过大等,这都需要在未来城市建设中进行调整。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把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就要持续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上下功夫,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姚景源举例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举办3届,进口签约排位靠前的一直是食品,“在食品馆,西班牙火腿一公斤能卖上千美元。但我们的绿色食品现在是什么状态?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但我国每年使用农药的数量和化肥用量还需进一步减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含绿色,但不仅是绿色食品。姚景源说:“我们要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列出清单来,而且越细越好。”

用好小资源成就大品牌

国家广告研究院院长丁俊杰认为,从未来发展的角度讲,生态是我们依托的一个最重要元素。“美好生活,可持续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都离不开生态。”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说过,乡村是一个天然共同体,它既是人们的生产空间,也是人们的生活空间。在丁俊杰看来,乡村是一个高品质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一个高颜值的生态区域,一个高品质的生活空间,但还需解决生产地、生态区域和生活空间融合的问题。

针对大资源和小资源的概念,丁俊杰分析认为,上百年的蕴藏、孕育才能产生的资源叫大资源,但目前大资源已到了枯竭的边缘。小资源则是依托中国各个区域特定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具有地域性、独特性、原生态特点,仅在所处的地理边界内被认知和消费,尚未走向全国的地方特色产品、文化与旅游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品牌。

“小资源要成为大产业,需要全产业链的创新模式。”丁俊杰说,小资源要与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生产过程要成为体验和消费过程,并成为传播的过程。用好小资源这个概念,可以提升乡村生活的品质,成就大品牌。换句话说,全面振兴后的乡村,定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上一篇:天津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放归27只野生动物

下一篇:七部门联合印发方案加强黑土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