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探索GIS在越南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的潜能

作为越南的世界文化遗产,顺化皇城和会安古镇已经被国内外学者所熟悉。但许多历史资料,包括地名辞典、法令等都有待学术审查。现在通过历史文本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这处世界遗产,因为这些资料都有空间结构,地理信息科学(GIS)使得这项任务变得更加容易。...

作者:GIS时代来源:国家测绘局|2012年09月08日

作为越南的世界文化遗产,顺化皇城和会安古镇已经被国内外学者所熟悉。但许多历史资料,包括地名辞典、法令等都有待学术审查。现在通过历史文本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这处世界遗产,因为这些资料都有空间结构,地理信息科学(GIS)使得这项任务变得更加容易。越南的三处世界遗产位于一个单独区域:海云观连着两个省,海云关是越南南部和北部的地理分界线。顺化皇城位于承天顺化省海云关的北部,始建于1802年,当地原著民是占族居民,他们被越南人统治着几个世纪。古贸易城镇会安位于海云关的南部,占婆王国的遗址美山就建在附近广南的群山中。最近越南政府把遗产地的管理向着一个更加完整的区域管理体系迈进。通过GIS分析,我们试图探寻遗产地在文化与历史资料中的定位。GIS和多媒体制图为解释文化信息提供了新方法。因此,历史GIS的共享是联系无形遗产文化信息的一种探索,并且也提供了保存这些资料的一种方法。

对历史资料的GIS研究

    探索GIS在十九世纪DaiNam(指顺化阮朝所统治的区域,它的大部分领土都是现在的越南领土)王国的应用研究,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并且在顺化纪念保护中心的要求下,使得阮朝的历史档案资料案例和正在进行的越南的遗产管理GIS发展项目相结合,使这些档案资料在数字化形式下得以利用。

  基于历史数据创建GIS,有许多相关问题。越南的领土从历朝历代到殖民统治时期,再到现在政府统治的领土。把多层的历史数据(发生在不同时代并且被不同的人所记录)描述在一张地图里是很困难的。越南的历史GIS工程合并了历朝历代的有着空间元数据和时间元数据的历史文本,这些数据都和地名及行政的变换有关,也联系了殖民时期的地图——第一次使用了全球地图——作为一种早期地理位置可视和近似的工具。

  现在可以利用越南的前法国村庄土地清册记录,来证明GIS是如何被运用到再清查文化遗产中的,通过提前处理空间数据和提供历史分析的新工具来实现。围绕着越南世界遗产地的文化空间,在土地记录里就已经被阐明了,这为“传统村庄”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研究方式,研究这些“传统村庄”的形成方式和它们随时间空间变化的形态。GIS能被用来解释历史著述,解释传统文化。那些历史著述都对现有的地理数据解释不够。通常的观点认为红河三角洲的传统村庄是村庄公社化和村庄资源公有化的一个文化实例。根据越南的历史学家PhanDai Doan(1995),这种公有制精神是北部村民联合起来反对来自中国、法国和美国入侵者的灵魂。和北部居民形成鲜明的对比,南部的居民基本上没有公有土地,这些区域被认为是对贸易和外来影响更开放的地方。

    按照Doan的观点,中心地区的村落都是按照北部村庄的模式建立的。北部的越南人被认为是在原本是南部人打算扩充领土的地方建立了新的村庄,取代了早期的占婆原著民好几个世纪。然而,对存档的村庄记录的空间数据进行合并分析,这个任务通过GIS变得很容易。这个区域,有着很高的人口密度,公有并且分配土地。现在越来越多的私有土地出现在离顺化皇城很远的地方。在世界遗产顺化古城和会安古镇,我们发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经济组织模式,它们分属于围绕着两个世界遗产地的“文化地带”。在会安的中日贸易港口(实质上是指阮朝时期的中国)被私有土地围绕,这其中有一些土地被外国商人所拥有。在顺化皇城周围,我们发现了比北部任何区域都高比例的公有土地。

  建立越南地理信息系统(GIS)

    越南历史GIS工程采用了来自于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学科的许多资料。法国殖民者在十九世纪末所测量的越南三角洲和海岸线1:25000比例尺地图在今天的越南没有被广泛的使用法国学者也积聚了大量的,价值无法衡量的手稿。在阮王朝末期以后,美国变成了各朝代档案文件副本的拥有者。在越南,几代的学者一直在努力寻找保护他们的建筑、历史、文学和民间传统的方法,无论在什么时间,有没有不断的地区冲突,有没有自然灾害。来自于阮王朝的最大的收藏品现在被存放在河内。这些收藏在阮王朝皇帝的档案文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被河内第一国家档案馆收藏。两家机构都是在较早时期就开始了数字化项目工程。

    这项工程集中了几种类型的数据文本,有空间数据和时间数据,这些数据对于解释相关资料具有很大的价值:

  ——被保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里的越南地图。地图先被仔细检查,然后作尽可能精确的地理参考,并且和历史地名相联系。

  ——十九世纪上半期顺化皇帝(ChauBan)的档案资料。这些汉字手稿被数字化并且通过空间和时间元数据连接到GIS上,越南的学者得以广泛掌握。

——村庄各层次标准记录,包括各朝代的村庄政策记录和土地清册记录。

要把这些资料和GIS相连,其中有一个直接问题就是对于跨越时间和不同文本的资料没有一个统一的空间参考框架。由于战争和不断的王权竞争,人们的不断迁徙,殖民者和国家政权的不断变化,越南的大部分地区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在研究越南历史GIS的过程中,我一直受中国的历史GIS研究团队的工作影响,尤其是LawrenceCrissman和MerrickBerman。他们已经提出了一个数据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地点的概念被从它所处的位置中提炼出来,并且和多元的空间和时间实例联系起来。这些实例也都通过空间表示法的多重方法作了详细的说明(国际历史GIS工作站,2001)。在历史GIS中,应该用一种尝试去反映在使用不同方法确定位置方位的过程中的复杂性、模糊性和矛盾性。我相信对于跨越几种文明和政治形式,甚至是比一般的行政区划划分的更细更小的区域的时间数据,这是一种更恰当的方法。

    然而,为表现行政单位提供一个统一的系统,这对于作为一个参考和一种粗糙的近似是很有用的。为了分析这些朝代信息,我们已经试图分析那些在十九世纪中期被许多越南地理学家所使用的行政分级层次。这个系统适合分析土地清册记录,那些记录也是早期政权模式向政治集中制转变的产物。

  此外,十九世纪中期的地图不是很容易在GIS中获得地理参考。在受到法国殖民统治以前的越南各朝代地图是格式化的,没有提供足够的村庄层次的区域空间数据。这随着法国殖民统治者的到来改变了,一幅来自于十九世纪80年代的越南地图就体现了更多的当地细节。局部细节在本质上就是一个旅行线路的描述:如果你按照这条路行进,或是这条河行进,这就是地理特征和你将要到达的地名。在越南十九世纪的一些地图里,暗藏着一些西方绘制地图实践的范例。可以发现在四分之一个世纪以后,法国人把印度支那也绘制在地图上了。

    通过对阮朝和法国地图的村庄记录对比,我们发现把村庄作为多边形来描绘每一块耕地是有可能的。此外,为每一个村庄单元提供一个近似位置点,在早期的法国里包括有大量的土地利用数据,这些数据显示在越南的低地区域都为耕地。村庄记录提供详细的陆地使用数据。因此,村庄能被描绘成点或多边形集合体,而行政区和行政单位就能被描绘成这些点或这些多边形的集合体。

顺化和会安的村庄

  二十世纪越南历史都假定了在北部文明和南部文明之间的一种纯然的双重性遮暗了地方样式。这些假设能通过历朝历代的土地清册记录档案文件得到审核,那些档案文件包含着超过10000个村庄记录,记录按照以前的和中国古文相关的字符书写系统书写大约要超过一百万页。这些土地清册记录在统一全国的顺化王朝1802—1836年间创建。它们模仿了更早时期统治领土。黎朝的土地清册系统很大程度上是按照中国唐朝的土地特征观点进行记录的。更重要的是,早期的黎朝鼓励村庄的头脑和官员分配村民之间的公有财产,这些村民都是统一变化“平等耕地系统”的(quandien)。

由于内战和阮朝早期统治的红河三角洲受洪水影响,许多古老的北方的土地记录在十九世纪丢失了。为了稳定王朝所统治的北部区域,新的法院机构又重新编译了北部的村庄记录。在中心海岸和低地区域,顺化朝廷的统治更稳固,但是那里的农业生产率却很低,不是所有的村民都愿意做土地清册记录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新的土地清册记录被零星的创建。(在法国殖民者到来之前在中心高地并没有征收地租。)直到1836年,仅仅在法国殖民者控制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之前的四分之一个世纪,在这些记录里显示,被朝廷行政控制的南部地区,土地已经被测量和赋税。因此,我们找到了两张并列图片:在北部的古老的公有系统和在南部的私有系统。然而,我们所发现的南北公有私有土地之间的标记并不是一个有用的描述。在越南的中心区域,有着比北部红河三角洲地区更为大比例的公有土地,那些土地是在平等耕地系统下统一分配的

土地清册记录在注重细节方面是很显著的。每一块稻米耕地的记录,要包括所在地区的名字、所有者、周边自然状况的参考情况和农业边界。随着当地官员名字的变化,记录不断地被更改,并且更显著的是,一些土地的拥有者是妇女,这在东南亚违背了中国的土地清册模式。在记录里记述分组土地成为了通常的分类,在中心村庄里发现了一张各种土地利用分类的图片。笔记记录显示尤其在我们所研究的广南地区,公有和私有稻米耕地是平等的,大约有五分之一土地粗略显示在记录中。

只要看一眼就可以发现甚至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土地特征变化模式就很明显。在广南,一些村庄很清楚地属于我们所叫做“传统模式”的区域,“传统模式”是一些学者,像是PhanDaiDoan描述北部地区时所采用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BaoAn村,它有着早期可以确认的边界它位于一个面积庞大的稻米产区的中心,产区的南北分别为河和运河;主要氏族部落的房舍,以红色为核心,成线地分布于运河旁。

几千公里远的东部是围绕着会安的村庄。(被法国人叫做Faifo,朝代资料命名中国的城镇会安为“明朝忠诚之村”)。这个区域是被私人控制的土地,缺乏和北方村庄模式相联系的地理一致性。GIS提供了在这个区域两个村庄公有经济和私有耕地并列存在的生动的例子。既不是会安区域的私人所有制,也不是似乎处于统治地位的顺化的公有制。这也许对于把区域理解成一个整体是一个有用的原则:离顺化朝廷最近的村庄,包括有着强烈氏族联系的村庄,有着更大数量的公有和分配的土地,然而更远的区域和有着更多商业活动而和官方联系较少的区域则以私有制为显著特征。

安沛堂区阮庭窦神父的土地记录摘要展示了在顺化周边区域出现的这种模式。在每三种颜色的显示区中,公有耕地被显示成红色,这在政治中心的附近所占比例最大,而私有耕地被显示成蓝色,这更为普遍。包括公有性很小的(这里没有讨论到),私有土地(黄色和桔黄色)在行政中心5公里范围内只占耕地比例的10%左右。在5公里以外,私有土地增加到20%,在行政中心10至20公里以外私有土地比例达到了一半。

历史研究是为了更好的保护

即使是基础资料的空间分析也能挑战历史假设。大量的拥有公有土地的村庄不是在北部而是在中心的一些区域,在中心区,私有土地随着离顺化越远越来越多。我们也许发现顺化皇城的研究不应该被孤立于越南其他的中心和越南的历史文化中心以及占婆人之外。我们应该把十九世纪阮朝皇帝纪念碑和附近的其他宗教以及皇帝遗址联系起来,会更好的理解。这就证实了阮朝时顺化发展的历史,表明了各朝代要庆祝其他的宗教和皇家典礼,从十九世纪甚至更早时期王朝统治以前的政府和占婆国王,也都要为自己的国王建造纪念碑。同样地,会安古镇也不能作为一个孤立的贸易港口来看待,而应该把它看作周围中国和越南土地所有者公共社区的一个完整的部分。

顺化古城遗产地和两个广南遗产地的管理策略已经在最近几年改变了。在顺化皇城附近,宗教遗址和1802年阮朝之前的遗址还在一个独立的机构(文化和信息部门)管辖之下。在广南,美山神城和会安古镇都已经被省遗产管理部门直接管理。我们应该提倡联合地方、省和国家,共同保护。

    利用区域记录创建GIS有一定的风险,目前我们已经集成了这些档案资料里有价值的部分。在未来,我们也许应该加强趋向国家过去的历史项目,同时地方性和国家性的研究也应该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GIS研究院的重视。二十世纪,历史GIS在利用GIS进行行政管理的国家中发展得更为迅速当我们的研究活动超越了纯粹的国家焦点的时候,GIS对于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的全部潜力才能显现。顺化和广南的世界遗产也见证着通过国际文化交流,当地文化传统可得到有利保护和持续的发展。

上一篇:严重高发地震——GIS你能做什么

下一篇: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