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Landsat影像冰川提取的上下文感知语义分割网络法

掌握冰川变化情况对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冰川调查方法需要实地外业考察,存在耗时费力、难以大面积调查的局限性。基于遥感影像的监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冰川空间分布,且成本低廉,因此成为冰川监测的研究热点[1-3]。具有时间...

作者:王忠武,王志盼,尤淑撑,雷帆,曹里,杨凯钧来源:测绘学报|2021年01月11日

掌握冰川变化情况对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冰川调查方法需要实地外业考察,存在耗时费力、难以大面积调查的局限性。基于遥感影像的监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冰川空间分布,且成本低廉,因此成为冰川监测的研究热点[1-3]。具有时间跨度长、光谱分辨率高、幅宽大等优点的Landsat影像,是开展大尺度范围冰川监测的重要数据源。目前,基于遥感影像的冰川监测方法主要有两类:①波段组合阈值方法[4-8],如归一化雪指数(normalized snow index,NDSI)指数[8]、自动冰川提取指数(automated glacier extraction index,AGEI)[6]等,该类方法通过对冰川敏感的特征波段进行数学运算方式组合,通过设定阈值,自动或半自动提取冰川范围;②传统机器学习分类方法[9-12],利用极大似然、决策树分类、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机器学习分类器,依靠人工勾选的样本像素进行学习,然后用于冰川提取,取得了一定的试验效果。以上两种方法在局部区域或单一影像上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大尺度范围,由于云阴影、山体阴影、水面结冰产生的同物异谱、同谱异物等复杂场景,难以达到较好的稳健性和较高的精度。

深度学习方法能够从样本中自动学习特征,目前可以实现端到端的训练、预测,在一些遥感影像地物提取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例如文献[13]设计了一种编码-解码语义分割网络,其主要思路是对现有能有效提取部分阴影遮挡区域的道路网络,展示了深度学习方法的强大应用潜力。文献[14]利用UNet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网络[15],提取了不同尺度冰川断裂线。然而,通用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网络未对冰川特征等进行针对性设计,在阴影遮挡等复杂场景区域,容易造成漏提取或误提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提取精度。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适合冰川提取的上下文感知语义分割网络,并利用Landsat 7、Landsat 8多源遥感影像进行试验,通过与传统波段组合方法、其他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网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网络的有效性与稳健性。本文主要创新点如下:

(1) 引入深度学习语义分割方法进行冰川提取,改善了传统冰川提取方法存在的结冰水面误提取和提取结果存在“噪声”“空洞”的问题。

(2) 针对冰川的本身特点,在通用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网络的基础上,改进设计了一种有效的上下文感知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网络,有效提高了冰川提取精度。

1 上下文感知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网络

针对冰川影像上存在的阴影遮挡等复杂场景,现有冰川提取算法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上下文感知的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网络,主要分为3个部分:编码层、上下文信息提取层、解码层。

通用自然图像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网络,如Segnet、UNet等[16],主要利用编码与解码两个关键部分实现图像像素级分割。该类网络实现了像素级的类别判定,但是在上下文信息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直接使用通用语义分割网络进行冰川提取,对于高山背阳面阴影、水面结冰等复杂场景,提取的冰川结果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误提取和漏提取。针对这类问题,本文基于通用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网络,改进设计了一种对上下文信息敏感的语义分割网络,网络整体架构如图 1所示。网络架构分为3层:编码层、上下文信息提取层、解码层。其中上下文提取层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更为有效的上下文信息,以得到更高精度的提取结果。

图 1 冰川提取语义分割网络 Fig. 1 The semantic segmentation network of glacier extraction
图选项 
 

1.1 编码层

编码层作为主干特征提取部分,特征提取的优劣对于后续地物区分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语义分割网络中常用的主干特征提取网络有VGG16、resnet18、resnet50、resnet101等。相关研究表明,resnet残差网络理论上能够设计成极深的网络,且有效解决了传统神经网络随着深度加深,出现的梯度消失问题,最终学习到的特征将更加有效,但是随着网络深度的不断加深,对硬件算力需求也更高,同等硬件条件下训练时间也会相应增加,为了取得精度与效率两者之间的平衡,本文采用resnet50残差网络作为主干特征提取网络[17]。在具体的语义分割网络设计中,由于原始的resnet50网络是图像块分类网络,与语义分割网络差距较大,因此将原始resnet50中的全连接层、分类层去除,并更改最后一个最大池化层步长为1,最终的特征图大小为原图的1/16,最终输出的特征作为下一网络层的有效输入。

1.2 上下文信息提取层

上下文信息提取层是上下文感知语义分割网络的核心部分。该部分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冰川影像上存在的山体阴影、结冰湖泊等同物异谱、同谱异物问题。上下文信息提取层主干分为空洞卷积组块和最大池化组块。普通的卷积块,例如3×3、5×5等,只能感知相邻像素信息,为了获取更大尺度的上下文信息,则需要扩大卷积核大小,但是会大大降低计算效率,空洞卷积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该卷积块巧妙地利用空洞卷积进行大卷积核运算,在提高计算效率的同时,能够学习更为有效的上下文语义特征。对于通用的语义分割网络,空洞卷积块只是作为独立网络层进行网络设计,对于阴影遮挡、结冰湖泊等复杂场景,单一尺度的卷积模块,仍然难以提取足够的上下文特征,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级联的方式[18-19],组合多个不同尺度的空洞卷积模块,并行组成空洞卷积组块,然后以跳跃连接的方式对多尺度上下文信息特征进行融合,提取更为稳健的上下文特征,改善单一尺度层特征表达不足。空洞卷积组块结构如图 2所示。

图 2 空洞卷积组块 Fig. 2 Dilation convolution group
图选项 
 

在提取不同尺度语义特征的基础上,语义分割网络通常采用单一尺度最大池化层进行特征降维与聚合,对于复杂的上下文特征地物,容易造成部分语义特征丢失。本文通过设计多个不同大小的最大池化层,以级联的方式进行多尺度特征提取,改善单一层特征学习的不足,最大池化组块的具体设计如图 3所示。具体地,将输入特征通过4个不同大小的最大池化模块,大小分别为2、3、5、6,然后利用1×1反转卷积块实现特征图大小一致,最后将输入特征与4个最大池化特征进行特征叠加,实现对不同尺度地物的特征学习。

图 3 最大池化组块 Fig. 3 Max-pooling group
图选项 
 

从设计的目的上来说,空洞卷积组块主要是在提高计算效率的同时,获取不同尺度的冰川语义特征,通过连接不同深度的空洞卷积层来获取更为丰富的特征,而最大池化组块的目的是聚合不同尺度的语义特征,从而获取有效的全局信息,基于这两个模块,得到更为有效和稳健的上下文语义信息,从而提高冰川提取精度。

1.3 解码层

解码层主要采用反转卷积(上卷积)、最大池化上卷积等方法,实现特征的上采样,最终目的是实现像素级图像分割。本文采用经典的反转卷积方法[20],实现特征图上采样。为了提高计算效率与减少网络参数量,当特征经过上下文信息提取层后,连接一个4倍大小的反转卷积模块实现特征图上采样,同时将解码层相同大小的特征与该层特征进行跳跃连接,学习更加稳健的特征,提高最终的冰川提取精度。为了得到与原图分辨率一致的概率输出图,最后同样采用一个4倍大小的反转卷积模块,实现语义分割结果与原始图像大小一致性的目的。

1.4 损失函数

对于冰川提取二分类问题,采用交叉熵损失函数进行评定。该函数公式如下图所示

 (1)

式中,yi表示第i个像素的真实值;ai表示sigmoid函数输出的概率,值域为(0, 1),越接近于1,属于冰川的概率越大。通过不断学习网络权值参数,使L的值趋于最低,从而达到网络收敛的目的。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中国西藏地区具有海拔高、冰川覆盖范围大、类型复杂的特点,本文选择该地区的Landsat系列影像进行冰川提取试验。为了减少季节性积雪对冰川的影响,选择2000、2015、2018年夏季Landsat 7、Landsat 8不同传感器数据作为试验数据,试验数据情况见表 1

表 1 试验数据 Tab. 1 Test data
试验数据 采用波段 景数
样本数据 L7 (B6 B4 B2) 4
L8 (B7 B5 B3) 9
验证数据 L7 (B6 B4 B2) 36
L8 (B7 B5 B3) 92
表选项 
 

由于冰雪在短波红外波段、近红外波段、绿波段呈现较大的光谱反射差异,因此利用这3个波段进行假彩色组合,然后进行均值方差归一化处理,最后灰度拉伸至0~255范围,完成多源影像预处理。选择Landsat影像的局部区域,进行裁剪、背景去除等处理,作为训练样本。训练标签基于专家知识人工勾画实现,由于计算机硬件显存限制,将所有训练样本、训练标签裁剪至512×512像素大小,共得到831个训练样本块。部分样本影像与标签如图 4所示,右边两景为Landsat 8假彩色影像,左边两景为Landsat 7影像,样本包含了山体阴影遮挡、结冰湖面等容易产生误提取的情况,以提高模型对冰川的识别能力。样本数据与验证数据数量见表 1,其中手工勾画区域作为真值参考。已有相关研究表明,随着样本数量的增加,精度会呈现一定程度的提高[16],因此在实际训练中,采用随机旋转、反转、噪声添加等方式,对已有冰川样本进行有效扩充。

图 4 训练样本与标签 Fig. 4 Train data and label
图选项 
 

深度学习平台采用Matlab 2019a,硬件采用NVIDA Quadro P4000 8GB GPU单显卡、32GB DDR4运行内存。网络训练参数为:最大迭代次数为60,初始学习率为0.005,批量样本数为8个,采用随机梯度下降方式进行参数寻优,整体持续训练时长为8.1h。

2.1 总体提取效果

为了验证本文设计的冰川提取语义分割网络的有效性,分别采用自动冰川提取指数(automatic glacier extract inex, AGEI)[6]、UNet[14]、MSCFF(multi-scale convolution feature fusion, MSCFF)[21]进行冰川提取,并用准确率、召回率、F1-score等语义分割精度评价指标进行精度评价,3个指标计算公式如式(2)—式(4)所示。AGEI自动冰川提取指数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冰川在短波红外、近红外、红波段的光谱差异构建了冰川特征波段指数,然后设定阈值提取冰川边界,具体的参数按照原文推荐,设置为2。UNet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网络原本是用于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由于其具有训练样本少、精度高等特点,在遥感领域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通用成熟的语义分割网络。MSCFF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网络是武汉大学于2019年提出的新型云检测语义分割模型,其主要思想是利用多尺度上下文特征进行云提取,在中高分辨率多源遥感影像,有效提取了云与云阴影信息。由于云层的几何形状、上下文信息与冰川较为类似,因此本文的语义分割网络与MSCFF语义分割网络,两者可比性较高。UNet与MSCFF语义分割网络,在参数设置中,同样选择随机梯度下降算法进行参数寻优,批量训练样本个数为8,最大迭代次数分别为40次、60次。

 (2)
 (3)
 (4)

式中,TP表示像素标签为冰川,预测也为冰川;TN表示像素标签为背景,预测也为背景;FP表示像素标签为背景,预测为冰川;FN表示像素标签为冰川,预测为背景。

对每一景验证数据进行精度评价取平均值,各方法的最终总体精度评价见表 2。可以看出,本文方法在3个指标均取得最高值,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健性。为了更为有效对比算法效果,选取了验证数据集中包含湖面结冰、山体阴影、云阴影等复杂场景的遥感影像,分别与AGEI方法、其他语义分割网络方法进行对比。

表 2 与其他方法精度对比 Tab. 2 Comparison with other methods
方法 准确率 召回率 F1-score
AGEI 0.8856 0.7249 0.4187
UNet 0.9648 0.8321 0.6037
MSCFF 0.9791 0.8247 0.6152
本文方法 0.9863 0.8674 0.6541
表选项 
 

2.2 与AGEI方法对比

选择ID为L7_142039_20000926的Landsat 7影像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如图 5所示。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AGEI方法不仅将部分结冰水面、河流(图 5(a)蓝色区域所示),影像边缘区域(图 5(a)红色区域所示)提取为冰川,而且提取结果具有较多的“噪声”“空洞”,尤其是冰川与其他地物邻接区域较为严重(图 5(a)中黄色区域所示),这是传统波段组合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方法冰川提取结果有效区分了结冰水面与河流,且提取冰川区域边缘平滑,与真值图像较为接近,视觉效果更为理想。

图 5 不同算法提取结果 Fig. 5 The glacier extraction results of different methods
图选项 
 

图 5(a)局部区域定性分析来看(黄色区域),AGEI算法提取的冰川区域,内部出现局部空洞现象,这是由于夏季积雪融合,冰川类型更为复杂,而仅依靠冰川在不同波段的光谱差异进行区分,难以得到高精度提取结果,普适性较低。AGEI算法通过设定阈值的方式进行冰川与非冰川区域判定,对于内部常年积雪区域能够得到较好的试验效果,但是对于冰川与裸土的边界区域,则无法有效区分,容易出现漏提取与误提取现象,因此边界区域出现了“锯齿”现象。本文的上下文感知语义分割网络,通过学习冰川像元的多尺度上下文信息,能够感知不同冰川类型的语义信息,因此有效消除了内部“空洞”现象,改善了边界“锯齿”现象。

定量精度评价结果见表 3,可以看出,本文方法冰川提取精度在准确率、召回率、F1-score 3个指标均高于AGEI指数方法,验证了深度学习语义分割方法相比于传统波段方法有效性。

表 3 与现有冰川提取方法精度对比 Tab. 3 Compare to State of art glacier extraction method
算法 准确率 召回率 F1-score
AGEI 0.9786 0.9373 0.5968
本文方法 0.9837 0.9974 0.6749
表选项 
 

2.3 与其他语义分割方法对比

选择ID分别为LC08_L1TP_146037_20150908、L7_143038_20000613的Landsat 8、Landsat 7影像进行对比试验,对比结果如图 6所示。可以看出:①在Landsat 7影像上,UNet网络提取效果精度较低,主要是由于部分结冰水面被误识别为冰川;②Landsat 7影像的边缘部分,UNet和MSCFF网络均产生了误识别现象;③针对黄色矩形区域,MSCFF和本文方法均能有效识别出结冰水面,主要是由于两个方法均采用了多层空洞卷积模块,提取了更为稳健的上下文信息,而UNet网络只是通过普通卷积块提取特征,对空间上下文信息感知不足,因此产生了误识别现象;④Landsat 8影像上,从局部山体阴影遮挡区域来看,UNet网络在阴影区域出现的漏提取现象较为严重,MSCFF网络同样存在少量漏提取区域,而本文网络则有效提取了不同阴影区域的冰川。

图 6 不同语义分割算法提取结果(第1、2行为Landsat 7影像整体和局部、第3、4行为Landsat 8影像整体和局部) Fig. 6 Glacier extraction results of different semantic segmentation methods
图选项 
 

图 6 中Landsat 7影像的湖面出现了结冰现象,与冰川光谱特征极为相似,但是内部纹理与冰川区域存在一定差异,随着湖泊深度的不断增加,纹理特性更为光滑。Landsat 8影像上存在的山体阴影现象,是影响冰川提取精度的主要因素,从提取的局部效果来看,UNet网络结冰湖泊误提取较为明显,MSCFF网络提取效果较好,仅在湖泊边界区域出现少量误提取。对于山体阴影现象,MSCFF网络同样取得了较UNet网络更为有效的结果,但是对于山体阴影,两者提取的结果内部出现了“空洞”现象。从语义分割网路架构进行分析,MSCFF网络设置了多个空间特征感知模块,并且采用了膨胀卷积的方式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对不同尺度提取的语义特征进行跳跃连接,实现了多尺度特征融合,这种方式架构上形式优美,且能有效获取上下文信息,但是网络架构宽度较为有限,仅在上一层特征上进行单一尺度特征提取,本文设计的上下文感知模块,则采用级联方式,在同一网络层,设置多个尺度的特征提取模型,获取的语义信息更为丰富,因此在提取的结果,视觉效果更为理想,尤其是结冰湖面、山体阴影等复杂场景。

定量精度评价见表 4,可以看出,本文方法在3个指标方面,均取得了更优的试验结果。对于Landsat 7影像上,UNet语义分割网络由于产生了部分误提取现象,因此F1-score指标较低,而MSCFF语义分割网络容易产生小面积冰川漏提取现象,因此召回率较低。

表 4 不同语义分割方法的精度 Tab. 4 The accuracy of different semantic segmentation methods
算法 Landsat 7影像冰川提取精度   Landsat 8影像冰川提取精度
准确率 召回率 F1-score 准确率 召回率 F1-score
UNet网络 0.9873 0.9150 0.5833   0.9890 0.8889 0.8327
MSCFF网络 0.9922 0.8048 0.5826 0.9898 0.8426 0.8363
本文算法 0.9946 0.9261 0.7692 0.9913 0.9092 0.8665
表选项 
 

3 结论

基于多源遥感影像进行冰川提取,在充分分析冰川的语义和细节特征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种有效的端到端上下文感知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网络,在编码层采用resnet50残差网络作为主干特征提取网络,构建了一种新的上下文信息提取层。核心思想是:在多尺度空洞卷积的基础上,增加提取深度,并且聚合不同尺度的语义特征,在顾及效率的同时,提高语义分割网络的上下文感知能力,最终较好地解决了云阴影、山体阴影、结冰水面等同物异谱、异物同谱问题。通过与现有方法、其他语义分割方法进行对比,从试验结果来看,该网络有效提取了冰川区域,验证了该网络的高精度与稳健性。

本文使用了Landsat 7、Landsat 8多种影像作为测试数据源,下一步工作中将国产影像系列等数据纳入测试数据源,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并应用到大规模工程生产中。此外,样本制作是耗时较长的工作,如何提高样本制作效率也是后续的工作重点。随着计算机视觉领域语义分割算法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出现了自动语义分割网络设计[22],展示了较大的应用潜力,下一步工作将开展自动网络设计算法应用到冰川提取中,提高冰川提取效率。



参考文献
 
[1]
RAUP B, KÄÄB A, KARGEL J S, et al.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ology in the Global Land Ice Measurements from Space (GLIMS) project[J]. Computers & Geosciences, 2007, 33(1): 104-125.
 
[2]
NIE Yong, LIU Qiao, LIU Shiyin. Glacial lake expansion in the central Himalayas by Landsat images, 1990-2010[J]. PLoS One, 2014, 9(3): e92654.
 
[3]
ZEMP M, FREY H, GÄRTNER-ROER I, et al. Historically unprecedented global glacier decline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J]. Journal of Glaciology, 2015, 61(228): 745-762.
 
[4]
SCHAUWECKER S, ROHRER M, ACUÑA D, et al. Climate trends and glacier retreat in the Cordillera Blanca, Peru, revisited[J].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2014, 119: 85-97.
 
[5]
PAUL F, BOLCH T, KAAB A, et al. The glaciers climate change initiative:methods for creating glacier area, elevation change and velocity products[J].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015, 162: 408-426.
 
[6]
ZHANG Meng, WANG Xuhong, SHI Chenlie, et al. Automated glacier extraction index by optimization of Red/SWIR and NIR/SWIR ratio index for glacier mapping using Landsat imagery[J]. Water, 2019, 11(6): 1223.
 
[7]
PAUL F, WINSVOLD S H, KÄÄB A, et al. Glacier remote sensing using sentinel-2. Part Ⅱ:mapping glacier extents and surface Facies, and comparison to Landsat 8[J]. Remote Sensing, 2016, 8(7): 575.
 
[8]
都伟冰, 李均力, 包安明, 等. 高山冰川多时相多角度遥感信息提取方法[J]. 测绘学报, 2015, 44(1): 59-66.
DU Weibing, LI Junli, BAO Anming, et al. Information extraction method of alpine glaciers with multitemporal and multiangle remote sensing[J]. 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a Sinica, 2015, 44(1): 59-66. DOI:10.11947/j.AGCS.2015.20130514
 
[9]
RASTNER P, BOLCH T, NOTARNICOLA C, et al. A comparison of pixel-and object-based glacier classification with optical satellite images[J].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 2014, 7(3): 853-862.
 
[10]
ZHANG Jingxiao, JIA Li, MENENTI M, et al. Glacier facies mapping using a machine-learning algorithm:the Parlung Zangbo Basin case study[J]. Remote Sensing, 2019, 11(4): 452.
 
[11]
吴淼, 韩用顺, 张东水, 等. 表碛覆盖冰川信息提取方法——以波密县为例[J]. 山地学报, 2017, 35(2): 238-245.
WU Miao, HAN Yongshun, ZHANG Dongshui, et al. Information extraction method of debris-covered glaciers in Bomi Country[J]. Mountain Research, 2017, 35(2): 238-245. DOI:10.16089/j.cnki.1008-2786.000217
 
[12]
JI Qian, YANG Taibao, HE Yi, et al. A simple method to extract glacier length based 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and glacier boundaries for simple basin type glacier[J].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7, 14(9): 1776-1790.
 
[13]
贺浩, 王仕成, 杨东方, 等. 基于Encoder-Decoder网络的遥感影像道路提取方法[J]. 测绘学报, 2019, 48(3): 330-338.
HE Hao, WANG Shicheng, YANG Dongfang, et al. A road extraction method for remote sensing image based on Encoder-Decoder network[J]. 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a Sinica, 2019, 48(3): 330-338. DOI:10.11947/j.AGCS.2019.20180005
 
[14]
MOHAJERANI Y, WOOD M, VELICOGNA I, et al. Detection of glacier calving margins wit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a case study[J]. Remote Sensing, 2019, 11(1): 74.
 
[15]
RONNEBERGER O, FISCHER P, BROX T. U-Net: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Biomedical Image Segmentation[C]//Proceedings of the 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dical Image Computing and Computer. Cham: Springer, 2015: 234-241.
 
[16]
LONG J, SHELHAMER E, DARRELL T. 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semantic segmentation[C]//Proceedings of 2015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Boston, MA: IEEE, 2015: 3431-3440.
 
[17]
HE Kaiming, ZHANG Xiangyu, REN Shaoqing, et al. 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C]//Proceedings of 2016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Las Vegas, NV: IEEE, 2016: 770-778.
 
[18]
SZEGEDY C, VANHOUCKE V, IOFFE S, et al. Rethinking the inception architecture for computer vision[C]//Proceedings of 2016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Las Vegas, NV: IEEE, 2016: 2818-2826.
 
[19]
ZHAO Hengshuang, SHI Jianping, QI Xiaojuan, et al. Pyramid scene parsing network[C]//Proceedings of 2017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Honolulu, HI: IEEE, 2017: 2881-2890.
 
[20]
CHEN L C, ZHU YUKUN, PAPANDREOU G, et al. Encoder-decoder with atrous separable convolution for semantic image segmentation[C]//Proceedings of the 15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Cham: Springer, 2018: 833-851.
 
[21]
LI Zhiwei, SHEN Huanfeng, CHENG Qing, et al. Deep learning based cloud detection for medium and high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different sensors[J]. 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2019, 150: 197-212.
 
[22]
LIU Chenxi, CHEN L C, SCHROFF F, et al. Auto-deepLab: hierarchical neural architecture search for semantic image segmentation[C]//Proceedings of the IEEE/CVF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Long Beach: IEEE, 2019: 82-92.

 

上一篇:基于SAR与光学遥感数据相结合的农作物种…

下一篇:车载激光点云地物提取与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