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书写利民惠民新答卷

编者按:“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立足主...

作者:赵蕾来源:自然资源报|2022年01月01日

编者按:“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立足主责主业、着眼基层一线、聚焦群众需求,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过去住在山上,到最近的医院都要几个小时,一生病就犯愁。现在好了,身体不舒服几分钟就能找到医生诊治。”从“悬崖村”阿土列尔村搬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沐恩邸社区的吉觉几伍,感到生活越来越方便。

在凉山,因易地扶贫搬迁迎来美好新生活的群众,共有7.4万户35.3万人。今年5月,搬迁村民拿到了新居的不动产权证,踏踏实实地成为县城新居的主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登记发证,正是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办好的民生实事之一。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四川厅党组围绕服务基层、群众和市场主体开展重点调研课题57个,站稳群众立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研究确定厅级层面“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10个、厅级党员领导干部民生实事32项。厅领导带队到21个市(州)听取“两代表一委员”对自然资源工作的意见建议,研究落实方案,推动解决民生和发展问题。

今年以来,从推进乡村振兴、防治地质灾害到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四川厅想方设法解决群众、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书写利民惠民新答卷,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群众幸福感

“在村里打工,一年能挣3万元,还能照看孩子。”最近,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麻城镇高桥幼儿园开家长会,麻城镇双桥村村民李大非赶来参加,她很满意现在的生活。谁能想到,5年前她从打工的浙江回到双桥村时,还在为家庭收入直线下降犯愁。

以前,地处乌蒙山区腹地的叙永县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贫困发生率曾经高达30%。而今年,随着四川省乌蒙山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完成,李大非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工作。和她一样,幼儿园许多孩子的妈妈都就近就业,过上了既能照顾孩子,又能赚钱养家的生活。

巴中市巴州区梁永镇宏福村村民程宗勇对如今的生活也满怀喜悦:“搬进了新房,拿到了‘红本本’,心里更踏实了,生活也有了新盼头。”

为切实维护群众权益,让搬迁群众吃上“定心丸”,安心谋划新生活、新发展,四川厅主动靠前服务,攻坚克难,构建“政府领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统筹推进”的联动机制,通过召开“坝坝会”、入户走访等,提前1个月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登记颁证36万余套的确权颁证目标,将“放心证”送到群众手中。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四川厅印发《关于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通知》,从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持续深化土地制度和行政审批改革、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大力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加大矿产资源保障力度、继续做好定点帮扶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等10个方面明确要求、压实责任,让回乡青年有盼头、投资人有甜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据悉,仅四川厅积极推动完成的乌蒙山土地整治项目,就惠及约23万脱贫人口,近8万脱贫人口直接受益,让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挣钱。随着助力乡村振兴的自然资源政策持续发力,广大乡村、脱贫群众将迎来越来越有“钱”景的新发展。

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增强群众获得感

“现在很方便,足不出县就可以自助查询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情况。”美姑县一家矿业公司的负责人向记者一边展示一边说,他只需要在查询前按照四川省自然资源金土工程报盘软件的格式和内容要求制作电子文档并刻录光盘,就可通过软件自助完成查询。查询结果显示无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的话,便可凭该查询结果直接申请办理用地手续。该负责人表示,这极大地方便了企业,提高了项目建设效率。

在走出优化自助查询流程这一步之前,四川厅已经阔步迈上了政务服务改革之路,努力增强企业、群众的获得感。

今年6月,四川省建设用地智能审批和管理系统正式上线,系统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首次建立了智能化审查规则库,“一键审查”功能让土地审批变得更加精简高效。该系统正式运行仅3个月,四川厅就收到了宜宾市三江新区党工委的感谢信。原来,该区通过四川厅新启用的建设用地智能审批和管理系统报批建设用地,从系统接件到办结取得用地批复,仅用了19个工作日,高效保障了三江新区动力电池、汽车零部件等市级重点项目用地。

四川厅的政务服务改革,不仅助力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也始终关注群众切身需求和办事体验。四川厅建成的省不动产登记政务一体化接件平台等系统,整体提升了全省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和便民服务水平;加强与公安、住建等部门的信息互通共享,实现不动产登记交易缴税“一窗受理”,推动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不动产登记;实现异地商品房预售和抵押涉及的不动产预告登记、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不动产抵押登记“跨省通办”。现在,全省不动产一般登记、抵押登记办理时间由法定30个工作日压缩至4个工作日内和1个工作日内,预告登记、查封登记等业务实现即时办结。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增强群众安全感

“太吓人了,如果没有双保险,后果真不堪设想。”回想起8月29日的那场滑坡,南充市营山县望龙湖镇凉风社区3组地灾隐患点监测员易朝军仍心有余悸。他正在按要求进行地灾巡排查,尽管汛期已过,他仍对自然灾害保持着高度警惕。

今年8月,正是凭着易朝军等地灾监测人员的警惕负责和自动化监测设备及时预警,该组书房滑坡隐患点发生的75万立方米滑坡险情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双保险就是‘人防+技防’。”易朝军说,由于预警及时,提前避险转移了全部受威胁群众19户37人,避免了13户22人因灾伤亡。

这是今年四川省地质灾害成功避险诸多案例中的一个,也是四川厅在地灾防治工作中践行“人民至上”,努力增强群众安全感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面对16轮强降雨过程及秋汛偏早偏长的复杂严峻防灾形势,四川厅聚焦群众所忧所盼的关键解难题,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冲锋在前、深入一线,全力以赴抓好地灾防治。截至11月底,全省累计发布地灾气象风险3级(黄色)及以上预警5633次,避险转移90.3万余人次;全省发生地灾2153起,实现成功避险76起,1813人避免因灾伤亡。

同时,四川厅积极提升能力,扎实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志愿服务行动。一是加快推进2020年暴雨洪灾灾后恢复重建地灾防治项目,全面完成20个应急排查及安置点评估、2044处群专结合监测、181处清淤加固、440处排危除险、1893户避险搬迁。二是在全国率先探索地灾防治志愿服务行动,建立志愿服务队伍3000余支,招募、储备志愿者7.5万余人。三是突出重点区域,部署开展176个地灾易发县的地灾风险调查评价,实现地灾易发县全覆盖;完成15个受威胁重点县城地灾风险管控调查评估工作;完成60处重大地灾治理工程和600户地灾避险搬迁。

此外,《四川省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印发,力争三年内消除地灾隐患点2万处,使受威胁人数减少45万人,推进60处重大地灾工程治理和600户地灾避险搬迁安置。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在迎难而上的探索中,四川厅把一件件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里,也在为民办事的探索中不断完善机制、提高能力,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积蓄更大的力量。

上一篇:拟制修订30余项标准 覆盖规划全生命周期

下一篇:湖南明年全面实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