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issky.net- GIS空间站

我要投稿 投稿指南 RSS订阅 网站资讯通告: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GIS空间站 >> 新闻动态 >> 对地观测与遥感应用 >> 正文

2017高山与寒区观测与理解国际研讨会(HiMAC2017)在京召开

作者:中科院遥…    新闻来源:中科院遥感所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3-9

  2017年3月3日,“2017高山与寒区观测与理解国际研讨会”(HiMAC2017)在京开幕,来自中国、荷兰、芬兰、尼泊尔、美国、挪威、蒙古等国家的6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数字一带一路”科委会主席郭华东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副所长刘建波研究员、国际数字地球协会秘书处执行主任王长林研究员、欧盟H2020北极综合观测系统(INTAROS)项目首席科学家Stein Sandvan教授等多名高山寒区和北极观测领域的项目首席和知名专家出席了会议,地球观测组织中国秘书处(ChinaGEO)代表出席了会议。

  郭华东院士致欢迎辞,并作“地球三极对比研究”主旨报告。报告指出,全球变化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命题,包括北极、南极和青藏高原在内的“地球三极”是全球的主要寒区,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和研究的热点区域,开展寒区环境变化综合观测,是全面理解全球变化过程的关键。以青藏高原为主的高亚洲地区是典型高山寒区环境,是全球除了南北极高寒地区之外冰雪资源赋存最多的区域,也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地区,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直接的影响。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变化的加剧,由于水的相变所引起的环境变化对大型基础设施、生态、能源和农业安全、灾害风险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日益影响着更为广泛的下游区域。

  郭华东院士介绍说,目前在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中,针对地球单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并已认识到北极海冰逐年减少、南极海冰具有增加的趋势以及高原山地冰川融化速度具有地域性差异。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估其变化与影响,他提出需要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全面系统地理解其变化过程,开展“地球三极对比研究”工作,监测地球三极的关键参数的长时间发展变化的方向、速率和强度等指标,研究其发生发展的关联性、同步性和异步性机制问题。空间观测具有快速、宏观、大范围和跨区域的特点,是开展地球三极对比研究的有效手段。

  刘建波研究员在讲话中介绍说,我国的空间对地观测数据增长迅速,近年来数据的获取能力、区域范围以及可获取的卫星数量获得极大的提升。特别是2016年12月以来,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北极接收站在瑞典基律纳投入试运行,大大增加了卫星拍摄数据的下传时效,极大提高了我国全球数据的接收获取能力。北极站将为利用空间信息开展北极地区的观测和研究活动提供支持和数据保障。

  王长林研究员在讲话中指出,国际数字地球学会是国际科学理事会成员,是在地球大数据时代数字地球领域的学术组织,可为开展三极研究提供平台基础架构和地球大数据管理与共享的支持。他还介绍了国际数字地球学会所承担的“一带一路科学联盟”项目,并欢迎相关研究专家参与共同推动。

  开幕式后,地球观测组织寒区监测计划(GEOCRI)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邱玉宝副研究员介绍了该计划的最新进展,指出计划目前发展的三个优先主题为寒区信息服务用户门户(Community Portal)发展、地面观测和遥感综合应用开发和全球寒区关键变量(ECRVs)的确定。随后,与会专家围绕全球寒区综合观测、北极变化和理解、高山和北方寒区遥相关研究与模型、高山寒区雪冰观测、高山寒区水循环观测等5个专题开展了研讨。

  研讨内容涉及空间对地观测设施和数据,全球水循环卫星(WCOM),北极综合观测系统,冰川、冻土、积雪、河/湖冰等观测,北极和欧亚气候关联,生态水文过程和流域水文能量平衡等主题。这些参数观测和理解是科学构建大数据地球的关键,也为全球寒区监测计划(GEOCRI)信息服务的实施提供了借鉴,是开展“地球三极对比研究”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

  本次会议为期两天。3月4日上午,与会专家就高山和寒区对“一带一路”影响展开了集中讨论,重点围绕高山和寒区的观测和理解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影响及拟开展的工作开展研讨,认为寒区综合地球观测信息产品可为“一带一路”的实施提供切实的支持。4日下午,HiMAC2017会议联合全球寒区监测系统(GEOCRI)开展了全球寒区关键变量(ECRVs)的研讨,并形成了初步的路线方案,这也是HiMAC2017会议对国际计划的贡献,也为2017年4月份在欧洲召开的GEOCRI实施进展会议做出了准备。

  此次会议由“数字一带一路”高山和寒区工作组(DBAR-HiMAC)联合多个国际计划共同组织,并受到了地球观测组织(GEO)、世界气象组织(WMO)、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协会(IEEE GRSS)、国际数字地球学会(ISDE)、泛欧亚科学计划(PEEX)等国际组织和计划的指导。

  据了解,近年来,地球观测发展迅速,各种地面观测设施和台站观测数据交换机制逐步完善,观测网络逐渐联通聚集。特别是空间对地观测获得了空前发展,可开放获取的卫星资源逐渐增多,空间分辨率进入亚米级,多星观测协同在时间分辨率方面也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为全球性数据跨区域的共享协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也为地处人类活动较为边远的高山和寒区提供了重要的观测数据源,是开展三极对比研究的重要基础。

郭华东院士致欢迎辞并作“地球三极对比研究”主旨报告 

遥感地球所副所长刘建波研究员致欢迎辞

欧盟H2020北极综合观测系统(INTAROS)项目首席科学家Stein Sandvan教授

作欧盟H2020北极综合观测系统(INTAROS)主旨报告 

研讨会现场

会议合影

 

Tags:遥感,卫星  
责任编辑:gissky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中国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