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issky.net- GIS空间站

我要投稿 投稿指南 RSS订阅 网站资讯通告: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GIS空间站 >> 技术专栏 >> 地理信息 >> 正文

GIS正日益融入IT主流 成IT业重要部分

作者:邢芳 徐健…    文章来源:赛迪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5
摘要: GIS正日益融入IT主流,成为IT产业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对于一个正在起步成长的产业来说,它所渴求的还要更多。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项与众多IT技术相关,又有着浓厚测绘、制图、地理等各类地学学科背景的技术。
 

GIS正日益融入IT主流,成为IT产业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对于一个正在起步成长的产业来说,它所渴求的还要更多。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项与众多IT技术相关,又有着浓厚测绘、制图、地理等各类地学学科背景的技术。

它既是科学家手中的显微镜,又是百姓出行的指南针;既是将军运筹帷幄的沙盘,也是出租车司机的导航仪;上能助神六飞天,下能监测印度洋海啸;大能纵观全球,小能观察办公室布局。时至今日,GIS的应用已变的无处不在。

这也使得更多的对GIS产生好奇,在越来越多的人懵懂地对GIS产生好奇的时候,在GIS被誉为中国软件自主创新的领头羊时,细观GIS的“G”本源,才惊觉我国的GIS发展有多沉重。

世界上GIS概念的提出是在40年前,加拿大测量学家Tomlinson在上世纪60年代初指出“要把地图变为数字形式的地图,以便计算机分析与处理”,开创了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先河,其技术路线一直延续至今。

中国GIS的发展应该追溯到30年前。在陈述彭院士等老专家们,经历了漫长的以手为笔、以脚为尺的测量岁月后,开始觉察到GIS的发展潜力与应用意义,将GIS技术引入国内,一个研究GIS理论与技术的热潮才在中国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中兴起,并首先在资源和环境领域尝试开展GIS的技术应用。

但在中国,GIS曾处于多少有些尴尬的境地。长期以来,GIS处于IT领域内不被了解的边缘,随着电子政务的需求增长,市政建设、抗洪抗旱、紧急救援等领域的需求猛增,GIS被推到了台前。

伴随着一年一度的中科院GIS创新大会的召开,我们看到了《经济普查与基本单位统计遥感应用系统》的项目实施,国产GIS代表厂商超图构建的GIS平台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GIS正日益融入IT主流,成为IT产业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对于一个正在起步成长的产业来说,它所渴求的还要更多。

服务是软件的本质,因为软件是用来服务建设、服务社会的,因此从这个层面上定义,GIS本身就是一个服务行业。正如余斌所言,中国GIS行业的最大冲击,是来自于互联网时代,来自于Google earth带来的“精准服务”。

“精准服务”的要求就是“精准数据”。但是数据采集的国外依赖、基础地理设施的严重匮乏才是我们最无法面对的致命伤。

将GIS技术定位于基础软件,让更切合实际的应用走上前台,传统GIS转型互联网是必然的。可是,数据、技术、人才、资金每一个都是GIS不可忽视的拦路虎,这是一个个老生常谈却不能不谈的问题。

当听到超图总经理宋关福对于拿到的数十万大单的欣喜,当看到余斌手中泛着毛边的名片夹,当看到ERP项目实施动则数百万、上千万的投入,当看到国产GIS虽有超过50%的市场单子份额,却仅占据了30%市场金额的现实时,对于国产GIS们来说,主战场还没有到来。可幸,所有的GIS人都看到了问题所在,国家的“北斗”也在逐步成熟,更多的希望在给予着我们希望。

前方是战场,希望在转角。

一个GIS人的遗憾

邢芳

认识余斌是在中科院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心主办的“2007中国科学院地理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论坛”上。

在宋关福任职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成为中国GIS产业第二代接班人的同时,与宋关福同是中科院研究生毕业的余斌也已走上了创业之路。

余斌的大学专业是地图制图,考上这个专业其实是没得选择的结果,但接受得却是心甘情愿。余斌的大学时期正赶上海湾战争,看到美国大兵手里拿着的GPS定位导航器,余斌心中迸发出了一点点激动的火花,原来自己所学的是这么先进的东西,这才坚定了学下去的决心。

这一下定决心,就是十数载光阴,从本科、研究生到工作,再到自己出来创业,余斌再也没有踏出3S行业。

“有些变态”的符号

余斌在1993年的时候就接触了GIS平台,那时还只能看到国外ESRI等品牌的产品。余斌最早对GIS在国内的应用印象就是“摆柜橱”。拥有一套GIS产品的单位可以将其当作与高科技沾边的说明。而始终没有开封的盒子,只能再一次说明当时GIS的应用现状。

但余斌还是自认为赶上了好时候,当他从校园里走出来的时候,正是中国GIS业萌芽发展的时候。

GIS在中国最早的定义是计算机辅助地图制图,是因为对地图的电子化需求而产生的技术需求。这也是中地数码公司在GIS行业占据一片江山的原因,至今,在电子制图方面,仍然无人能出其左右。

余斌也曾经参与过地图的绘制过程。“比如画一个水坝符号,有水渠、栅栏等,栅栏的线都是工作人员拿小铅笔尖趴在纸上一个个画出来,有严格的宽度限制,精确到毫米。”想起那种绘制过程,余斌还有些心有余悸。

最初的电子地图,就是这样一笔一画的照搬原始地图,每一条线,每一个点都与原图毫无差别。

可很快,电子地图的使用人员就开始发现问题了。

“没有电子地图的时候,我们无法想象我们可以利用它做什么,一旦拥有了,才发现,原来我们并不满足于简简单单的呈现,任何数据放到了电脑上,就增加了无穷的应用想象,我们开始想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利用。”

难题很快就出现了,余斌和他的同学们发现这种复杂的标志符号对于电脑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识别运算。“其实在分析计算的时候,只要取点坐标即可,比如那个水坝的符号,那些水渠、栅栏都没有实际作用,只会干扰电脑的分析运算。”

于是,年轻人与年长的教授开始出现分歧,年长者认为一切行为都应该在标准之下进行,不论会对分析造成多大的困难都要用标准的符号来进行呈现,但是年轻人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只要达成目的,没必要遵守那么多的规矩,何况,他们更看重的是分析运算后能达到的管理,他们甚至开玩笑地说“这些符号还真有些变态。”

这种意见的分歧在今日看来似乎已经不存在了,老人们都已经认可了“用点、线、面”来绘制电子地图所带来的好处,而在即将出台的新标准中,对于电子地图中这写符号的规定进行了修改。

尴尬现状

因着对电子地图从呈现到分析的需求变迁,才有了国内GIS业的发展。

目前国内的所有民用遥感影像、GPS定位导航,全部是从国外购买。从去年开始的国家第二次全国土地大普查,就是国家重要的民用之一。

第一次的全国土地大普查时技术手段非常落后,在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地籍司副司长向洪宜的回忆中,有的地方连起码的调查、测量的工具都没有,量算面积靠手工计算。即使技术人员非常认真,也不可避免产生一些误差。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将充分运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GPS技术和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等手段。 在第一次调查中只有很少地方建立了数据库。而二次调查的目标是获取全国每一块土地的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信息,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这个数据库不仅包括线状图,还包括影像数据库。 “影像图相当于每块土地都有一张照片,像人的身份证一样,现状图相当于每块地都有一个属性,两套图互相套合,更便于及时发现土地利用变化的信息。”余斌解释说。

但是这些遥感影像图都需要各地的测绘局等单位提前根据需求提出购买申请,划拨资金,再向国外设在中国的代理商机构进行购买。

而这些数据也不是每次都能够购买成功,卫星由它自己的运行轨迹,购买申请必须在卫星飞过测量地上空前提出,而且还要受天气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

[1] [2] [3] [4] 下一页

Tags:GIS,IT  
责任编辑:gissky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中国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