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冰川及常年积雪调查主要内容、任务-水资源基础调查

      以2023-2024年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辅以其他年份遥感影像数据,充分利用遥感、航空物探、地面调查等手段,调查全国面积大于600平方米的冰川及常年积雪(即“冰川”)。同时,选取典型冰川,持续开展综合调查监测与研究。 ...

作者:GIS空间站来源:本站原创|2024年03月18日

      以2023-2024年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辅以其他年份遥感影像数据,充分利用遥感、航空物探、地面调查等手段,调查全国面积大于600平方米的冰川及常年积雪(即“冰川”)。同时,选取典型冰川,持续开展综合调查监测与研究。

1.调查内容与主要指标

调查内容与主要指标包括冰川分布与面积、冰川厚度与储存量、冰川面积变化、冰川水质量等。

2.主要方法

1 )资料收集与遥感数据采集

收集整理现有冰川编目数据集、冰川高程数据以及地方近期完成的冰川调查成果。其中,冰川高程数据包括历史DEM数据和空间分辨率优于10米的最新DEM数据。

采集2023-2024年度冰川分布区7月、8月和9月光学影像,每个月份选取当月最低云量影像(冰川区最大云量不超过30%),形成空间分辨率优于10米(优于2米分辨率影像优先)光学影像月度时间序列底图。对于光学影像数据无法满足要求的,可通过采集空间分辨率不低于5米的SAR卫星影像弥补或采用其他年份同期光学和SAR卫星影像。

2 )冰川分布与面积调查

开展以往冰川调查成果综合集成。根据遥感影像,结合综合集成成果,采用自动提取辅助与人工目视解译相结合方式获取冰川分布与面积,并采集冰川海拔、类型、所属行政区等属性信息。

3 )冰川厚度与储存量调查

充分收集地方、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冰川厚度和储存量调查数据;以探地雷达为主要技术手段开展典型冰川厚度实地调查,以航空物探为主要技术手段开展典型区域冰川厚度实地调查,获取不同区域冰川厚度实测数据;在冰储存量经验模型及冰厚模型等基础上,基于区域实测冰川面积、厚度等数据优化模型参数;利用区域遥感解译的每条冰川面积,按模型计算每条冰川储存量;综合实测数据和模型数据形成区域冰川储存量。

4 )冰川水质量调查

在开展典型冰川厚度实地调查过程中,同步采集冰川冰块或冰川融水,每条实测冰川采集的水样不少于1个,对冰川水化学组分进行测试分析。

(5)冰川专题调查研究

综合运用卫星遥感、航空物探、探地雷达、钻探、花杆、自动气象水文观测、模拟计算等手段,开展典型冰川综合调查监测与研究,监测冰川表面运动与变化,探索研究典型冰川厚度计算模型;探索研究基于多期DEM数据、典型冰川模型等计算区域冰川厚度和冰川消融量的技术方法,综合冰川实测和模型计算数据形成典型冰川面积、厚度及变化,以及冰川消融量等数据成果;研究冰川消融对下游水资源影响。

3.任务分工

在充分利用各类已有冰川分布、面积、储存量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国家与地方共同形成冰川调查成果。

国家负责在藏东南、西昆仑等冰川集中分布区开展典型区域1:20万航空物探冰川厚度调查;牵头冰川专题调查研究。

国家负责利用正射影像及DEM数据等基础数据开展冰川解译工作,并向地方下发冰川解译数据。

四川、云南、西藏、甘肃 、青海、新疆等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根据国家下发的冰川解译数据,组织开展补充调查工作,明确冰川范围边界;负责在各自辖区开展代表性冰川实地调查和冰川水质量调查(见表2),并负责本辖区国家调查任务范围内冰川调查作业手续办理等工作。各地在冰川实测区域可根据工作条件选取代表性冰川,利用探地雷达获取不同测点的冰川厚度,采集冰川水样。

国家、地方共同开展冰川面积、冰川厚度、冰川储存量等指标计算与成果整编,共同形成全国及分省成果。

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专家学者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合作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已有的冰川编目、模型构建、储存量计算、冰川消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2 相关省份负责典型冰川实测任务一览表

地区名称

冰川实测区域

要求

西藏

1.横断山系

2.念青唐古拉山系

3.喜马拉雅山系

4.冈底斯山系

从不同山系中选取具备调查条件的代表性冰川,测量冰川厚度,核定冰川面积(边界线/边界点),计算单个冰川储存量。依据单个冰川特征,布设“井”、“米”或“丰”型测线(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均匀布设),宜利用探地雷达等手段探测冰川厚度及获取不同测点的冰川厚度。

新疆

1.昆仑山系

2.喀喇昆仑-昆仑山系

3.天山山系

青海

1.昆仑山系

2.羌塘高原山地-唐古拉山系

3.祁连山系

甘肃

祁连山系

四川

横断山系

云南

横断山系

 

4.进度安排

1 2024

4月底前,国家完成2023年度夏季冰川覆盖区遥感数据处理。

8月底前,国家完成冰川历史资料收集与集成处理,完成青藏高原冰川分布解译,分批次下发地方。国家、地方共同建立遥感解译标志。

10月底前,各地根据国家下发的冰川解译数据,组织开展补充调查工作,完成各自辖区代表性冰川实地调查,提交调查成果。国家开展部分区域航空物探测量。

12月底前,国家和地方共同完成青藏高原冰川面积统计,完成典型冰川厚度测量,结合地方调查成果初步完成全国冰川储存量计算模型构建。

(2)2025年

3月底前,国家完成采集的2024年度夏季冰川覆盖区遥感数据处理。

7月底前,国家完成航空物探测量及数据处理,完成全国除青藏高原外冰川分布解译。

9月底前,地方完成冰川分布补充调查。

12月底前,国家和地方共同完成全国冰川面积、厚度、储存量计算,完成冰川面积变化计算,形成消融量计算研究成果。

(3)2026年

6月底前,完成成果整理、校核,形成全国及分省冰川调查成果和数据库。

7-12月,根据需要开展冰川年度变化调查工作。

 

上一篇:水资源基础调查地表液态水储存量调查主要…

下一篇:地下水资源调查主要内容、任务-水资源基…